品牌升级·组织变革 GIIS 2019国际餐饮创新峰会

     登录

品牌升级·组织变革 GIIS 2019国际餐饮创新峰会


会议时间: 2019-10-24 至 2019-10-25结束
会议地点:北京   北京千禧大酒店   乘车路线: 乘坐地铁10号线至金台夕照站下车,在金台夕照(A,西北口)出站,步行300米即到驾车路线: 北京千禧大酒店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中路7号院,紧邻东三环新中央电视台、国贸中心、京广中心 贴心提示:  乘坐公交线路:9路、98路、405路、619、650路等公交车至呼家楼南公交站,步行400米即到贴心提示:  请您提前了解北京交通信息,避开严重拥堵区域、路线,错峰出行或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主办单位:

报名
会议介绍

   距离“品牌进化·组织变革”峰会举办仅10天!10月24-25日,亿欧餐饮将于北京千禧大酒店举办“品牌进化·组织变革”产业峰会。大会各项工作正按计划筹备中,嘉宾也已陆续确认。

 
目前,眉州东坡董事长王刚、大成集团副董事长韩家寅、北京宴董事长杨秀龙、华天集团副总经理白森森、西贝副总裁楚学友、望湘园总裁刘慧、美食评论家董克平、西少爷创始人孟兵等等均已确认出席,正大、京东等知名企业高管都将到场分享。
食品伙伴网作为此次峰会的合作媒体,为了回馈广大餐饮人,特此送出20张免费门票,先到先得!
 
2018年,中国餐饮市场营收规模已经超过4.27万亿,同时,随着第四次中餐出海潮到来,很多中餐企业已走上了全球化的征途。据世界中餐联合会统计,海外中餐厅约有60万家,涵盖了全球188个国家和地区。美团点评、瑞幸咖啡等企业正在向国际市场展示出中国式餐饮创新。
 
同时,餐饮业正在从传统手工服务业想现代工业零售化进化,行业垂直整合加剧,马太效应显现。在这样的新餐饮时代,数百万餐饮企业主都面临着新的发展课题。餐饮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新餐饮企业在国际市场大放异彩,连锁餐企们也在寻找增长动力,一些优秀的餐饮品牌在不断地探索着新的方向。它们的进化往往都围绕着“新场景、新科技、新价值”扩散,各种新理念、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门店管理等环节。
 
除了向外的品牌升级,餐企也在比拼“内功”,也就是向内的供应链管理。如何将中餐食材难以标准化?如何解决供应链的本身成本高、损耗大、品控难的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也在阻碍着餐企的扩张。
 
然而,不管是新餐饮向外的品牌升级,还是连锁餐饮向内的供应链变革,最终比拼的都是整体组织力的建设。
 
因此,10月24日-25日,品牌升级·组织变革 GIIS 2019国际餐饮创新峰会”将与大家一起探讨四万亿新餐饮时代,国际连锁餐饮品牌的整体组织力建设。正值峰会来临之际,亿欧调研了此次峰会的部分嘉宾,跟他们聊了聊餐饮行业组织力变革。
 
一、组织力变革
 
李海鹏,熊猫星厨创始人
外部刺激:“行业的变化是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今天餐饮行业的所有变化其实都是由外部力量的变化引发,它更是带来了整个餐饮市场变化的机会。我们发现,这些变化其实是餐饮行业真正的红利所在。今天很多餐饮品牌如何起来?其实内在的逻辑就是抓住了这个变化中的红利,成就了它。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获客渠道、销售渠道和供应链体系上。
 
楚学友,西贝副总裁
用户体验:“创造用户极致体验” 
 
餐饮是均好型行业,即餐厅里各个细节都要做的差不多,不让顾客在任何方面感到不愉快。这在西贝被称为:“创造用户极致体验”。“做的差不多”是所有品牌企业在一起比较的基准线,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企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跟着顾客需求不断升级。
 
杨秀龙,北京宴董事长、俏江南CEO
个性化服务:“根据顾客的需求去做服务” 
 
未来,在餐饮行业,在保证了基本服务的前提下,谁的个性化服务做得更好,谁更能掌握未来。服务有它的本质,就是愉悦顾客。就像要根据顾客的脚做鞋一样,也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去做服务。
 
刘慧,望湘园总裁
团队建设:“从人性出发,企业留人不仅仅靠高薪” 
 
任何时候,都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就如同做顾客满意度一样,要从顾客需求出发,基本满足还是超预期满足,所能留住的人才当然有不同。同时,企业留人不能脱离于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打个比方,在一个普遍拜金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企业留人就面临着高薪压力;反之,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高,人是有信仰的,那么企业留人就不能仅仅靠高薪。
 
尤其在今天的时代,企业留人很难单靠某一两个方面,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满足,发展空间/成长满足、价值与成就满足、薪资待遇满足、情感/归属满足,甚至弹性/自由度、企业个性、领袖人魅力等,都很重要。
 
刘阳,前麦当劳人力负责人
激励机制:“由企业体量制定差异化方案”
 
餐饮企业的人员流失率比其他行业要高得多,因为餐饮行业确实会比较辛苦,工资也不太高,而且大企业比较少,倒闭率也比较高。大餐饮企业和小企业有不同组织建设策略。
 
像麦当劳、海底捞这些大餐饮企业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组织机制,因为这些企业有发展前景,所以需要建立比较好的人才梯队。然而大部分企业发展到这个程度比较困难,所以需要采用不同的留人机制,比如入股、分红等。尤其是比较关键的员工,像店长、大厨等,通过入股的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将人留下来。
 
张涛,普渡科技创始人
科技提升效率:“守正方能出奇”
 
餐饮的本质一直都是产品,所以餐饮企业不能只顾着“出奇”而忘了产品这个“守正”的要素,只要没有明显的短板,把产品做好了都是会有机遇的。同时,科技改变生活,人机协作的新时代来了,机器人将为餐企解放生产力,提升工作效率,传递未来。
 
邢力,将太无二创始人
餐饮未来方向:“文化、智能与个性”
 
如果要假如说对未来餐饮的用三个词来去讲,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有文化。以前的餐饮相对来讲,我觉得文化的输出的概念还是相对的比较薄弱;其次是智能,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智能化代入餐饮,在营销、体验等环节,让餐饮变得更有活力。最后是个性,因为每个顾客的需求不尽相同,一定是要定制方向的发展的,这三个是我觉得是未来餐饮发展的一个方向。
 
王习印,禧云国际COO
产业升级: “团餐将步入精细化运作之路”王习印,禧云国际COO
 
从短期和中长期来看,中国团餐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中国餐饮市场发展速度高于生活服务发展速度,而团餐的发展速度比餐饮还高。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团餐已经占到了餐饮业的三分之一市场份额,达到了万亿级。
 
但目前来看,中国团餐前十强的市场集中度还不足5%,尚有95%的市场空间需要深耕细作,需要进行现代化和数字化改造升级,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因此团餐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把国内市场做足、做强、做大,当占有了足够的国内市场份额之后,依托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团餐市场空间,就有机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除了组织力之外,餐饮企业的竞争也在朝向供应链端移动。依靠网红经济起家的餐饮品牌不胜枚举,然而真正活下来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如何将产品标准化,保证后端供应链的稳定性?这是所有餐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着大数据、云端技术等新科技,供应链展开了一系列数字化变革,以实际、踏实的方式改善行业环境。
 
二、供应链革新
 
马骏,京东零售集团新通路事业部餐饮业务部总经理
竞争三要素“成本、效率和体验”
 
供应链环节比拼的最终还是三个因素:成本、效率和体验。“成本”说的是自身的经营成本和运输工作量。效率这块其实也是说成本,高成本会带来高效率,但你怎么能把成本降下来,还能把效率提升起来,其实是一个永恒的难题。体验是一个结果,,所以成本、效率和体验这三个字怎么去平衡好,特别难。
 
武晓波,蜀海供应链副总经理
技术驱动:餐饮产业上下游整合
 
餐饮供应链的普遍痛点是:管理粗放、人才不足、专业度不够。这个环节的竞争归结比拼是:效率和质量。未来供应链上下游将进一步整合:供应链企业向上游延伸做好食材产地预冷、分级和标准化,通过自建核心冷链物流体系和第三方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搭建省、市多层级食材配送网络。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系统和数据对接,通过新技术手段驱动食材流通链条的缩短。
 
张冰,九曳供应链董事长
冷链物流是核心:“多因素催化冷链物流的发展” 
 
餐饮行业变革的很大一部分在于冷链物流环节的发展。现在看来这场变革主要是由三个因素主导:第一,在上游,农牧渔食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落后十几年,现在源头品牌商的出现让传统农牧渔食品行业的养殖生产者意识到,最终将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需要去掉中间超市卖场等环节,同时这也是未来发展趋势;第二,在下游,线下零售超市将大量的生鲜产品调整到高比例的纳入,开始重视生鲜活鲜类产品的投入,这也需要全国性的冷链仓配服务商来提供配套服务;第三,消费升级。消费降级永远不可能出现在食品行业,消费者在需求时更注重的是食物的品质而不是价格的高低。
 
马英龙,正大中国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总裁
未来巨头可期:“餐饮供应链将出现大平台”
 
未来食品厂将会替代中央厨房大部分功能:除了涉及企业的一些核心类产品,或是与调料配方相关的单一品类,那么大部分的功能性产品,食品工厂是可以进行提供的。食品工业发展将大幅推进餐饮的标准化进程:我们以前认为中餐的标准化是很困难的,但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这个困难点在逐渐被克服。
 
“互联网+”催生出大量大型餐饮供应链平台企业:伴随互联网+中央厨房、互联网+中国现代化食品企业的发展,将来在国内也会催生出一个同国外实力相当的大型供应链平台,甚至是基于食品供应链企业之上的,一个更好的资源平台。
 
餐饮企业的成长都是阶段性的,往往会先从产品开始,在经历组织力、供应链的调整。在企业“内功”修炼地足够好以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范围的扩张。那中国未来的餐饮服务市场在哪里?该发力下沉市场,还是出海扬帆,找寻其他更大更新的蓝海?
 
三、连锁品牌扩张:下沉or 海外
 
张涛,普渡科技创始人
下沉市场潜力可期 :先深耕当地,再逐步拓展
 
至于市场方向,不同区域和级别的城市的餐饮消费是有一定差异化的,而且全国甚至全球扩张对于供应链、组织能力等后台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建议先深耕当地市场,再有节奏地拓展其他区域。
 
刘慧,望湘园总裁
深耕与下沉:“有人的地方就有餐饮市场” 
 
未来的餐饮市场在哪里?有人的地方就有餐饮市场!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区别在于你自己要做哪个市场。对于我们的当下而言,首先是深耕,保住现有市场;同步下沉,希望挖掘占领新的市场。望湘园暂时未考虑海外拓展。
 
王刚,眉州东坡董事长
国际化的本质:“一端连接世界的嘴巴,一端连接中国的泥巴” 
 
中餐的国际化的本质其实是“一端连接世界的嘴巴,一端连接中国的泥巴”,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全球化战略,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相继出海,这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出海时需要确认是餐厅出海还是企业出海,因为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发展的路径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是要在海外建立中餐企业,那么企业本身需要在思想、资金、能力等多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中餐出海并非容易,这一方面要向麦当劳、肯德基以及星巴克等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方式学习,把海外开店改成开设跨国餐饮公司。
 
孟兵,西少爷创始人
扬帆出海:“餐企的大航海时代要来了” 
 
下沉市场、新线城市、扬帆出海,无论哪种扩张策略,其前提都是深耕当地。至于具体选择哪种策略,这和竞争格局、企业愿景等具体因素相关。
 
中国餐企目前尚无国际影响力,因为基本上没有跨国企业。但正如以前说过的,中国餐企正在进入大航海时代,这将是一个宏大的时代。
 
裴梓翔,北美大圣餐饮CEO
海外蓝海:“国外餐饮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中国餐饮的主要市场在国内,辅以国际市场。做好产品,提升服务,跟随市场的发展,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前提,有选择性、计划性的开发国际市场,进入国外主流市场。国际市场仍然具备很大的开发空间,近百年中餐的国际市场基础非常稳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运营升级,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中的主流市场占有率,在这方面,有一片蓝海。
 
 
归根结底,餐饮企业的竞争就是组织力的竞争,而组织力的核心就是高效、高标准的执行。在这餐饮变革的大时代,餐饮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向高标准管理企业过渡?来“品牌升级·组织变革 GIIS 2019国际餐饮创新峰会”和大成、西贝、北京宴等企业高管一起来聊聊。
 
此外,本场峰会还将发布:
 
一、专题
 
专题 1、“洞见餐饮品牌长红的基因密码”连锁品牌专题
 
专题 2、“餐饮供应链30+”专题
 
专题3、“快餐小吃系列报道”专题
 
二、榜单
 
《2019餐饮产业服务商20强》榜单;
 
《2019餐饮供应链创新20强》榜单
 
三、行研报告
 
《2019餐饮B2B食材供应链服务产业研究报告》
 
活动直达,欲购从速!

 

会议日程
李海鹏,熊猫星厨创始人
外部刺激:“行业的变化是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今天餐饮行业的所有变化其实都是由外部力量的变化引发,它更是带来了整个餐饮市场变化的机会。我们发现,这些变化其实是餐饮行业真正的红利所在。今天很多餐饮品牌如何起来?其实内在的逻辑就是抓住了这个变化中的红利,成就了它。这些变化主要集中在获客渠道、销售渠道和供应链体系上。
 
楚学友,西贝副总裁
用户体验:“创造用户极致体验” 
 
餐饮是均好型行业,即餐厅里各个细节都要做的差不多,不让顾客在任何方面感到不愉快。这在西贝被称为:“创造用户极致体验”。“做的差不多”是所有品牌企业在一起比较的基准线,达到这个标准之后,企业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不断跟着顾客需求不断升级。
 
杨秀龙,北京宴董事长、俏江南CEO
个性化服务:“根据顾客的需求去做服务” 
 
未来,在餐饮行业,在保证了基本服务的前提下,谁的个性化服务做得更好,谁更能掌握未来。服务有它的本质,就是愉悦顾客。就像要根据顾客的脚做鞋一样,也要根据顾客的需求去做服务。
 
刘慧,望湘园总裁
团队建设:“从人性出发,企业留人不仅仅靠高薪” 
 
任何时候,都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就如同做顾客满意度一样,要从顾客需求出发,基本满足还是超预期满足,所能留住的人才当然有不同。同时,企业留人不能脱离于社会文化和时代背景,打个比方,在一个普遍拜金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企业留人就面临着高薪压力;反之,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高,人是有信仰的,那么企业留人就不能仅仅靠高薪。
 
尤其在今天的时代,企业留人很难单靠某一两个方面,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多角度全方位的满足,发展空间/成长满足、价值与成就满足、薪资待遇满足、情感/归属满足,甚至弹性/自由度、企业个性、领袖人魅力等,都很重要。
 
刘阳,前麦当劳人力负责人
激励机制:“由企业体量制定差异化方案”
 
餐饮企业的人员流失率比其他行业要高得多,因为餐饮行业确实会比较辛苦,工资也不太高,而且大企业比较少,倒闭率也比较高。大餐饮企业和小企业有不同组织建设策略。
 
像麦当劳、海底捞这些大餐饮企业需要建立系统化的组织机制,因为这些企业有发展前景,所以需要建立比较好的人才梯队。然而大部分企业发展到这个程度比较困难,所以需要采用不同的留人机制,比如入股、分红等。尤其是比较关键的员工,像店长、大厨等,通过入股的方法可以比较好的将人留下来。
 
张涛,普渡科技创始人
科技提升效率:“守正方能出奇”
 
餐饮的本质一直都是产品,所以餐饮企业不能只顾着“出奇”而忘了产品这个“守正”的要素,只要没有明显的短板,把产品做好了都是会有机遇的。同时,科技改变生活,人机协作的新时代来了,机器人将为餐企解放生产力,提升工作效率,传递未来。
 
邢力,将太无二创始人
餐饮未来方向:“文化、智能与个性”
 
如果要假如说对未来餐饮的用三个词来去讲,我觉得首先就是要有文化。以前的餐饮相对来讲,我觉得文化的输出的概念还是相对的比较薄弱;其次是智能,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将智能化代入餐饮,在营销、体验等环节,让餐饮变得更有活力。最后是个性,因为每个顾客的需求不尽相同,一定是要定制方向的发展的,这三个是我觉得是未来餐饮发展的一个方向。
 
王习印,禧云国际COO
产业升级: “团餐将步入精细化运作之路”王习印,禧云国际COO
 
从短期和中长期来看,中国团餐市场潜力巨大,商机无限,中国餐饮市场发展速度高于生活服务发展速度,而团餐的发展速度比餐饮还高。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团餐已经占到了餐饮业的三分之一市场份额,达到了万亿级。
 
但目前来看,中国团餐前十强的市场集中度还不足5%,尚有95%的市场空间需要深耕细作,需要进行现代化和数字化改造升级,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因此团餐企业的首要目标是把国内市场做足、做强、做大,当占有了足够的国内市场份额之后,依托中国庞大的经济总量和团餐市场空间,就有机会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除了组织力之外,餐饮企业的竞争也在朝向供应链端移动。依靠网红经济起家的餐饮品牌不胜枚举,然而真正活下来的品牌却寥寥无几。如何将产品标准化,保证后端供应链的稳定性?这是所有餐饮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借助着大数据、云端技术等新科技,供应链展开了一系列数字化变革,以实际、踏实的方式改善行业环境。
 
二、供应链革新
 
马骏,京东零售集团新通路事业部餐饮业务部总经理
竞争三要素“成本、效率和体验”
 
供应链环节比拼的最终还是三个因素:成本、效率和体验。“成本”说的是自身的经营成本和运输工作量。效率这块其实也是说成本,高成本会带来高效率,但你怎么能把成本降下来,还能把效率提升起来,其实是一个永恒的难题。体验是一个结果,客户的体验其实是保证第一位的,所以成本、效率和体验这三个字怎么去平衡好,特别难。
 
武晓波,蜀海供应链副总经理
技术驱动:餐饮产业上下游整合
 
餐饮供应链的普遍痛点是:管理粗放、人才不足、专业度不够。这个环节的竞争归结比拼是:效率和质量。未来供应链上下游将进一步整合:供应链企业向上游延伸做好食材产地预冷、分级和标准化,通过自建核心冷链物流体系和第三方冷链物流相结合的方式,快速搭建省、市多层级食材配送网络。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系统和数据对接,通过新技术手段驱动食材流通链条的缩短。
 
张冰,九曳供应链董事长
冷链物流是核心:“多因素催化冷链物流的发展” 
 
餐饮行业变革的很大一部分在于冷链物流环节的发展。现在看来这场变革主要是由三个因素主导:第一,在上游,农牧渔食品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落后十几年,现在源头品牌商的出现让传统农牧渔食品行业的养殖生产者意识到,最终将产品直接销售给终端消费者需要去掉中间超市卖场等环节,同时这也是未来发展趋势;第二,在下游,线下零售超市将大量的生鲜产品调整到高比例的纳入,开始重视生鲜活鲜类产品的投入,这也需要全国性的冷链仓配服务商来提供配套服务;第三,消费升级。消费降级永远不可能出现在食品行业,消费者在需求时更注重的是食物的品质而不是价格的高低。
 
马英龙,正大中国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总裁
未来巨头可期:“餐饮供应链将出现大平台”
 
未来食品厂将会替代中央厨房大部分功能:除了涉及企业的一些核心类产品,或是与调料配方相关的单一品类,那么大部分的功能性产品,食品工厂是可以进行提供的。食品工业发展将大幅推进餐饮的标准化进程:我们以前认为中餐的标准化是很困难的,但随着中国食品工业的发展,这个困难点在逐渐被克服。
 
“互联网+”催生出大量大型餐饮供应链平台企业:伴随互联网+中央厨房、互联网+中国现代化食品企业的发展,将来在国内也会催生出一个同国外实力相当的大型供应链平台,甚至是基于食品供应链企业之上的,一个更好的资源平台。
 
餐饮企业的成长都是阶段性的,往往会先从产品开始,在经历组织力、供应链的调整。在企业“内功”修炼地足够好以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范围的扩张。那中国未来的餐饮服务市场在哪里?该发力下沉市场,还是出海扬帆,找寻其他更大更新的蓝海?
 
三、连锁品牌扩张:下沉or 海外
 
张涛,普渡科技创始人
下沉市场潜力可期 :先深耕当地,再逐步拓展
 
至于市场方向,不同区域和级别的城市的餐饮消费是有一定差异化的,而且全国甚至全球扩张对于供应链、组织能力等后台能力的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建议先深耕当地市场,再有节奏地拓展其他区域。
 
刘慧,望湘园总裁
深耕与下沉:“有人的地方就有餐饮市场” 
 
未来的餐饮市场在哪里?有人的地方就有餐饮市场!因为有需求就有市场。区别在于你自己要做哪个市场。对于我们的当下而言,首先是深耕,保住现有市场;同步下沉,希望挖掘占领新的市场。望湘园暂时未考虑海外拓展。
 
王刚,眉州东坡董事长
国际化的本质:“一端连接世界的嘴巴,一端连接中国的泥巴” 
 
中餐的国际化的本质其实是“一端连接世界的嘴巴,一端连接中国的泥巴”,随着国力的增强以及全球化战略,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投资者相继出海,这已经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在出海时需要确认是餐厅出海还是企业出海,因为二者是截然不同的,发展的路径也有很大的差异,如果是要在海外建立中餐企业,那么企业本身需要在思想、资金、能力等多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但中餐出海并非容易,这一方面要向麦当劳、肯德基以及星巴克等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时的方式学习,把海外开店改成开设跨国餐饮公司。
 
孟兵,西少爷创始人
扬帆出海:“餐企的大航海时代要来了” 
 
下沉市场、新线城市、扬帆出海,无论哪种扩张策略,其前提都是深耕当地。至于具体选择哪种策略,这和竞争格局、企业愿景等具体因素相关。
 
中国餐企目前尚无国际影响力,因为基本上没有跨国企业。但正如以前说过的,中国餐企正在进入大航海时代,这将是一个宏大的时代。
 
裴梓翔,北美大圣餐饮CEO
海外蓝海:“国外餐饮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中国餐饮的主要市场在国内,辅以国际市场。做好产品,提升服务,跟随市场的发展,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做好国内市场的前提,有选择性、计划性的开发国际市场,进入国外主流市场。国际市场仍然具备很大的开发空间,近百年中餐的国际市场基础非常稳固,我们现在需要做的是运营升级,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中的主流市场占有率,在这方面,有一片蓝海。
 
 
归根结底,餐饮企业的竞争就是组织力的竞争,而组织力的核心就是高效、高标准的执行。在这餐饮变革的大时代,餐饮企业如何才能抓住机遇,向高标准管理企业过渡?来“品牌升级·组织变革 GIIS 2019国际餐饮创新峰会”和大成、西贝、北京宴等企业高管一起来聊聊。
 
楚学友 西贝餐饮 副总裁
 
11:00-11:20
 
被忽视的万亿级团餐市场,创新升级正当时
 
王习印 禧云国际 COO
 
11:20-11:40
 
如何做餐饮的系统性投资和运营?
 
11:40-12:20
 
如何平衡智慧餐厅的技术效率与服务“温度”?
 
张涛 普渡科技 创始人兼CEO 刘阳 麦当劳 前麦当劳人力资源总监
 
12:20-13:50
 
午休
 
13:50-13:55
 
主持人开场
 
13:55-14:15
 
【组织力·品牌】品牌创新背后,是颠覆还是坚持?
 
孟兵 西少爷 创始人CEO
 
14:15-14:35
 
【组织力·数字化】如何突破流量红利,以智能门店实现消费场景无界链接?
 
陈宝平 上海非码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创始人
 
14:35-14:55
 
归来再出海,将太无二的国际化发展之路
 
邢力 将太无二 创始人
 
14:55-15:15
 
数字化新链路
 
李振宏 餐道 创始人
 
15:15-15:35
 
公布奖项
 
15:35-15:55
 
数字化餐饮未来
 
15:55-16:15
 
【组织力·产业链】-全产业链的创新与变革
 
韩家寅 大成集团 副董事长
 
16:15-17:00
 
中餐出海正当时
 
张维国 付小姐在成都 创始人 高超 优客工场 CMO 裴梓翔 大圣餐饮管理
会议嘉宾
李海鹏,熊猫星厨创始人
外部刺激:“行业的变化是来自于外部环境的变化” 
 
楚学友,西贝副总裁
用户体验:“创造用户极致体验” 
 
杨秀龙,北京宴董事长、俏江南CEO
个性化服务:“根据顾客的需求去做服务” 
 
刘慧,望湘园总裁
团队建设:“从人性出发,企业留人不仅仅靠高薪” 
 
刘阳,前麦当劳人力负责人
激励机制:“由企业体量制定差异化方案”
 
张涛,普渡科技创始人
科技提升效率:“守正方能出奇”
 
邢力,将太无二创始人
餐饮未来方向:“文化、智能与个性”
 
王习印,禧云国际COO
产业升级: “团餐将步入精细化运作之路”王习印,禧云国际COO
 
二、供应链革新
 
马骏,京东零售集团新通路事业部餐饮业务部总经理
竞争三要素“成本、效率和体验”
 
武晓波,蜀海供应链副总经理
技术驱动:餐饮产业上下游整合

 
张冰,九曳供应链董事长
冷链物流是核心:“多因素催化冷链物流的发展” 
 
马英龙,正大中国农牧食品企业中国区资深副总裁
未来巨头可期:“餐饮供应链将出现大平台”
 
三、连锁品牌扩张:下沉or 海外
 
张涛,普渡科技创始人
下沉市场潜力可期 :先深耕当地,再逐步拓展
 
刘慧,望湘园总裁
深耕与下沉:“有人的地方就有餐饮市场” 
 
王刚,眉州东坡董事长
国际化的本质:“一端连接世界的嘴巴,一端连接中国的泥巴” 
 
孟兵,西少爷创始人
扬帆出海:“餐企的大航海时代要来了” 
 
裴梓翔,北美大圣餐饮CEO
海外蓝海:“国外餐饮市场仍有较大空间”
 
主办及参与单位

参会费用
普通票   票价¥159元
【权益说明】
一张国际餐饮创新峰会通票
 
VIP票   票价¥359元
【权益说明】
2天主分会场VIP门票及专属区域座席;
企业logo在会刊及场外logo墙展示2天;
2天嘉宾授权PPT资料;
亿欧餐饮及全产业研究报告
 
活动套票(1张VIP票+2张普通票) 票价¥521元
【权益说明】
购买本套票即可获得2天大会的1张VIP门票+2张普通门票
期限:8月15日至9月15日
企业logo在会刊及场外logo墙展示2天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高老师

电  话:15376602038(微信同号)
邮  箱:ctc@foodmate.net

Q  Q :3416988473


嘉宾: 李海鹏 楚学友 杨秀龙 刘慧 刘阳 邢力 王习印 马骏 武晓波 张冰 马英龙 张涛 王刚 孟兵 裴梓翔

职能标签: 运营 品控 技术负责人

知识点: 食品 建设 消费者 体验 供应链 质谱通量技术 成本 团餐 渗透汽化有机溶剂 品质 开发 物流 中央厨房 统计 脂肪检测 标准化 不符合项 功能化 数字化管理 冷链 蛋白质 配方 标准 餐饮 非靶向识别 技术提升 创新技术 食品伙伴网 管理体系 风险筛查 食品工业 现场评审 工厂

地区: 北京 中国

声明:

①食品伙伴网将行业会议培训信息展示于本平台,仅供您搜索。由于会议/培训的不确定性,有关报名等详细情况请自行联系组织方或主办方进行核实。
②会议与培训等相关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完全归其培训机构或主办方所有。

联系我们

电话:0535-2122191

邮箱:ctc@foodmate.net

手机:15376602038(微信同步)

QQ:3416988473

扫一扫,关注我们


会培中心 | 行业会议 | 行业培训 | 会员中心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免责声明 | 服务内容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返回顶部小火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