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奶牛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

     登录
首届全国奶牛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

首届全国奶牛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


会议时间: 2013-03-30 至 2013-03-31结束
会议地点:北京  北京昆泰嘉禾酒店
主办单位: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报名
会议介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奶牛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国际奶牛生产水平来看,我国奶牛产业仍然存在单产较低,品质不高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政府部门对城市菜篮子工程支持力度的加大,在提高奶牛产量和食品安全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为实现奶牛振兴计划和跨越式发展,我们必须不断调整奶牛品种结构、奶畜养殖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目前,要提高中国奶牛产量和牛奶质量,当务之急是解决奶牛品种良种化、奶牛繁殖技术普及化、奶牛环境控制数字化、奶牛健康安全化的一系列问题。经研究讨论决定举办全国奶牛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奶牛精细化饲养关键技术与设施设备国际研讨会,

会议日程

 

 会议日程:

 

日期

时间

内容

负责人/主持人

地点

329

08:00-22:00

报到注册

焦纯青、张育静

北京昆泰嘉禾酒店

18:00-20:00

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欢迎晚宴

孙德林

一层中餐厅

330

08:30-09:30

开幕式

路永强研究员

二层多功能厅

9:30-10:00

中国奶业现状与发展

谷继承研究员

10:00-11:00

当前奶牛饲料与营养现状与突围策略

李胜利 教授

11:00-1200

当前奶牛发情鉴定与人工授精关键技术

美国专家

12:00-13:30

午餐、休息

13:30-14:30

德国牛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德国专家

二层多功能厅

14:30-15:00

中国奶牛育种与选配技术存在问题与手段

张胜利教授

15:00-1600

日本奶牛乳房炎对策的变迁

广濑芳昭先生(日本专家)

16:00-18:30

北京奶牛中心--奶牛繁殖与育种若干问题沙龙专场

熊本海研究员

18:30-20:00

主办方招待晚宴

孙德林先生

一层中餐厅

331

08:00-8:30

奶牛日粮配合存在问题剖析与对策

施学仕博士

二层多功能厅

830-9:00

国内奶牛疾病盘点与对策

肖定汉研究员

9:00-9:30

奶源生产过程中体细胞的控制

张和平教授

9:30-10:00

乳制品质量安全与监测

陈历俊教授

10:00-10:30

北京市奶牛产量提高潜力所在:发展与对策

路永强研究员

10:30-11:00

奶牛营养模型与精细化饲养研究进展

熊本海研究员

11:00-11:30

规模化牛场的粪污处理

薛志友先生

11:30-12:00

会议总结

孙德林先生

会议嘉宾

 


谷继承研究员
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谷继承研究员
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李胜利教授
博士导师
张和平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熊本海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施学仕博士
美国大豆协会

路永强研究员
王志刚研究员
博士
肖定汉研究员
主办及参与单位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
   国家863课题"泌乳奶牛及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技术与装备"课题组
(课题编号:2012AA101905-01)
 
  全国畜牧总站中德牛业发展合作项目
会议资料
会议主题:提高奶牛产量与牛奶质量关键技术

主要报告
  1、中国奶业现状与发展
  谷继承研究员(中国奶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2、德国牛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王志刚博士(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处长)
  3、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一:中国奶牛育种与选配技术存在问题与手段
  张胜利教授(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中国农业大学)
  4、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二:当前奶牛饲料与营养现状与突围策略
  李胜利教授(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中国农业大学)
  5、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三:当前奶牛发情鉴定与人工授精关键技术
  美国专家教授(专家名字待定)
  6、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四:国内奶牛疾病盘点与对策
  肖定汉研究员(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顾问 北京奶牛中心)
  7、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五:奶源生产过程中体细胞的控制.
  张和平教授(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 内蒙古农业大学)
  8、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六:奶牛的营养模型与精细化饲养研究进展
  熊本海研究员(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9、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七:奶牛日粮配合存在问题剖析与对策
  施学仕博士(美国大豆协会)
  10、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八:优秀公牛对后代产奶量的影响
  乔绿主任(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北京奶牛中心)
  11、提高奶产量、质量关键技术之九:乳制品质量安全与监测
  陈历俊教授(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12、北京市奶牛产量提高潜力所在:发展与对策
  路永强研究员(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
 
奶牛热点问题圆桌会议
  1、奶牛繁殖障碍盘点剖析
  2、奶牛疾病盘点剖析  

论文征集
  1、征集范围
  包括:奶牛育种新技术、奶牛营养关键技术、奶牛健康管理与环境控制、奶制品安全与可追溯系统、奶牛繁殖技术、奶牛设施设备等。
  2、征文要求
  (1)内容要求:内容符合征文范围,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章字数控制在6000字内,综述性文章不超过8000字。
  (2)项目要求: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及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另请在作者简介中说明作者出生年月、性别、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3、征稿方式
  (1)论文使用word文档形式,投稿采用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chinadairyindustry@hotmail.com邮箱,来稿请注明为"奶牛精细化饲养关键技术与设施设备学术研讨会征文"。
  (2)请在来稿中附带作者联系方式以便于核实、修改、删减稿件。
  (3)请自留底稿、原件、照片等,不论是否录用概不退稿。
  4、截稿日期:2013年3月10日
  5、投稿:登陆 中国奶业信息网 进入投稿系统进行网上投稿。
  6、投稿联系人:
  王玮(座机:010-59870026,手机:13488657612,QQ:2461762658,
  E_mail:2461762658@qq.com)
现场掠影

   一年之季在于春,在这个春意盎然的美丽季节,首届全国奶牛精细化管理高峰论坛暨奶牛精细化饲养关键技术与设施设备研讨会于2013年3月29-31日在北京昆泰嘉华酒店隆重举行,来自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湖北、甘肃、新疆、天津和北京市从事奶业科研、教学、推广和生产单位各类代表共计200人参加了盛会。会议由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主办,中国奶业信息网承办,美国大豆协会、北京奶牛中心、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国家863课题"泌乳奶牛及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技术与装备"课题组、中德牛业发展合作项目支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路永强研究员主持了会议。会议取得了如下成果。

  行业领导高度重视

  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先生在开幕上讲话

  会议得到农业部畜牧业司、农业部奶业办公室和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的关心和支持。农业部畜牧业司副司长王宗礼先生、农业部全国奶业办公室副主任邓荣臻先生、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牧业发展处处长、中德奶业项目负责人王志刚先生等到会指导。畜牧业司王宗礼副司长在开幕式上做了重要讲话,他充分肯定北京市奶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在北京市奶业发展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本次会议是在北京市农业局的正确领导下组织实施的,北京市农业局副局长马荣才先生到会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市顺应都市型农业发展需要,成立了北京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奶牛团队是其中之一,奶牛团队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作,很有成效。北京市农业局食品安全处李文海处长、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韦海涛站长、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云鹏先生、家禽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副站长陈余先生等领导也参加大会开幕式。

  学术报告内容丰富

         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处长王志刚博士

  本次研讨会围绕提高奶牛产量与牛奶质量关键技术的主题开展学术研讨。会议安排了全国畜牧总站牧业发展处处长王志刚博士做了"德国牛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的报告;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张胜利教授做了"奶牛营养标注修订"的报告;北京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孙东晓教授做了"奶牛全基因组分析"的报告;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顾问、 北京奶牛中心肖定汉研究员做了"国内奶牛疾病盘点与对策"的报告;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研究员做了"奶牛的营养模型与精细化饲养研究进展"的报告;美国大豆协会施学仕博士做了"奶牛日粮配合存在问题剖析与对策"的报告;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陈历俊博士做了"乳制品质量安全与监测"的报告;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路永强研究员做了"北京市奶牛产量提高潜力所在:发展与对策"的报告;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薛志友先生做了"规模化牛场的粪污处理"的报告;日本专家广濑芳昭博士做了"日本奶牛乳房炎对策的变迁"的报告;美国专家Dr.Jeff  Elliott做了"围产期奶牛营养和管理的研究进展"的报告;中国奶业信息网主编孙德林教授做了"中国奶业信息网及DM"介绍。北京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北京奶牛中心乔绿研究员;北京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屠焰研究员;北京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北京农学院鲁琳教授和北京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赵景义研究员分别主持了学术报告会。

  创新互动模式

  2013年3月30日下午,会议组委会安排了"北京奶牛中心--奶牛繁殖与育种若干问题沙龙专场",把学术论坛引入高潮。会议由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岗位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熊本海研究员主持。首先熊先生邀请以乔绿为首的北京奶牛中心技术团队登上主席台。他们是:国家现代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顾问、北京奶牛中心研究员肖定汉;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奶牛中心副主任石万海研究员;国家学生奶奶源升级计划专家、农业部工程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奶牛中心韩广文研究员;奶牛实践专家、北京奶牛中心大区经理杭孝研究员;奶牛冻精的销售、性控冻精人工授精技术培训专家、北京奶牛中心刘振君研究员;北京绿荷牛业副总经理张振山研究员;北京奶牛中心副主任丛慧敏研究员;北京奶牛中心副主任麻柱研究员;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秘书、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牛学分会秘书北京奶牛中心育种部主任刘林博士。随后乔绿主任等团队10名专家集体邀请北京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路永强研究员登台,与上述10位专家一起进行沙龙活动。乔绿主任的做主旨报告后,全体代表畅所欲言、各抒起见,向上述11位专家提出有关奶牛育种、繁殖、饲养管理、环境控制、牛群保健等热点、难点问题开始提问,专家们根据各自专业特点回答不同问题,有举手提问、有把问题写在纸条上的,3个小时少龙活动紧张、热烈,圆满地完成了沙龙活动。

  团队凝聚力又一次体现

  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主办,是团队一项重要集体活动。团队成员积极响应首席专家和专家办公室的号召,各岗位专家、综合试验站站长、田间学校工作站站长严格履职,携带助手参加会议,部分专家主持了学术会议,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会议提问,参与会议服务工作。他们放弃了周六日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团队活动,表现出团队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致谢

  会议邀请全国奶业行业的朋友们欢聚在首都北京,共同回顾中国奶业发展的

  光辉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奶业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取得的伟大成绩,共同探讨和研究中国奶业发展道路上存在的瓶颈和棘手的问题。会议得到美国大豆协会、北京奶牛中心、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得到国家863课题"泌乳奶牛及繁殖母猪精细化饲养技术与装备"课题组、中德牛业发展合作项目的支持。会议结束时,会议主办单位,北京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路永强研究员做了会议总结发言。他表示,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首先要感谢前来参加会议的外省市代表,他们不辞辛苦来到北京参加活动;要感谢上述支持单位、赞助单位,尤其要感谢北京奶牛中心、北京京鹏环宇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要感谢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同心同德的参与;要感谢中国奶业信息网帮助策划和承担会议会务工作。

参会费用
1、会务费:1000元/人(用于场租费、资料费、餐费等);
 
2、食宿统一安排,住宿费自理。

3、会议路线:  

1、由北京站 乘坐地铁2号线到达 东直门站 换乘13号线到达 龙泽站,乘坐公交昌19(或昌26, 昌25), 在龙华园站下车,步行至昆泰嘉禾酒店。(大约200米)。
 
  2、由北京西站 乘坐地铁9号线到达 国家图书馆站 换乘4号线到达 西直门站,换乘13号线到达 龙泽站,向北步行1500米即到。
 
  3、开车线路:京藏高速(G6)由南向北 ,12B 出口,右转200米,掉头即是;京藏高速(G6)由北向南,第9(北安河)出口,直行见红绿灯上桥。
联系方式

 1、中国奶业信息网

赵雅琴
座机:010-59870026
手机:13501054225
QQ:710110708
 
2、北京市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办公室
任康
座机:010-84929053
手机:13146439065
 
3、会议网站:www.chinadairyindustry.org.cn/hy
E_mail:chinadairyindustry@hotmail.com

行业标签: 农业

职能标签: 技术负责人 管理员

知识点: 食品 不符合项 加工 乳酸菌 脂肪酸 人参 建设 控制 蜂产品 质谱通量技术 试验 鉴定 监测 品质 风险筛查 热点 乳制品 功能化 数字化管理 营养 健康 保健 安全 食品安全 非靶向识别 饲料 质量安全 技术提升 创新技术 管理体系 丙烯酰胺 传染病防治

地区: 北京 中国

声明:

①食品伙伴网将行业会议培训信息展示于本平台,仅供您搜索。由于会议/培训的不确定性,有关报名等详细情况请自行联系组织方或主办方进行核实。
②会议与培训等相关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完全归其培训机构或主办方所有。

联系我们

电话:0535-2122191

邮箱:ctc@foodmate.net

手机:15376602038(微信同步)

QQ:3416988473

扫一扫,关注我们


会培中心 | 行业会议 | 行业培训 | 会员中心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免责声明 | 服务内容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返回顶部小火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