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及发展趋势交流研讨会(乌鲁木齐·线下)

     登录

2025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及发展趋势交流研讨会(乌鲁木齐·线下)


会议时间: 2025-08-01 至 2025-08-04结束
会议地点:乌鲁木齐市 (详情咨询客服--收费会议)
主办单位:主办方:NFMS2025大会组委会、中科化研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中科化研电子材料与器件科创平台、中国材料科学学术网

报名
会议介绍

      为助推我国光电材料、器件及技术的快速发展,促进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产业同行的交流与合作,总结中国光电功能材料领域学术研究新成果、新进展及新技术开发方向,探讨本领域科技发展新动态和新趋势,2025年8月1-4日在乌鲁木齐市举办“2025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及发展趋势交流研讨会”,届时将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与会做学术报告,主要采用主题大会报告、邀请报告、口头报告、论文宣讲互动交流的方式与参会代表进行深入、广泛的研讨和交流,共同探讨交流最新的研究成果。在此我们诚邀您参加本次大会,现将有关通知如下:

会议主题:创新、优质、共享、发展

会议日程

交流议题、征文范围
 1.新型光电材料与器件的最新发展趋势;
 2.我国光学材料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
 3.先进光功能材料技术及应用;
 4.光学材料和器件加工技术;
 5.光学材料测试技术;
 6.新型光学材料研究与发展;
 7.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
 8.半导体LED材料、器件和技术;
 9.太阳能电池材料、器件和技术;
 10.近红外、中红外光学材料与器件和技术;
 11.金属微纳结构和光电复合材料和器件;
 12.集成光学和微纳光学材料、器件和技术;
 13.光电显示材料与器件;
 14.光电材料与器件及其产业化发展;
 15.相关新产品、新技术的交流与推广应用。

会议嘉宾

拟邀嘉宾/专家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张青红 博士生导师,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无机非金属材料系主任。2015、2016、2017连续三年被评选为“中国高被引学者”(by Elsevier)。1997年起一直从事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光电催化材料、基于氧化钛自清洁玻璃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2年、2006年分别获得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各一项。以通讯作者在Nano Energy, Electrochim. Acta Appl. Catal. B: Environ., Nanoscale, Langmuir, J. Mater. Chem. 等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赵汝松 博士,二级研究员,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现任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山东省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新型有机污染物检测研发公共基地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新型有机污染物分析与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泰山学者项目等课题2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4项。在Chem Eng J, J Hazard Mater和Trend Anal Chem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2篇为ESI高被引论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项。

 杨 亚 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在微纳能源与传感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原创性和开创性研究成果。在新型热释电材料与器件、复合与耦合纳米发电机和自驱动多功能传感器等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国际SCI杂志Nature Reviews Electrical Engineering、Nature Energy、Nature Electronics、Nature Communications和Science Advances等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论文被引用总数2.6万余次,H指数为96 (Web of Science的数据)。撰写并出版英文专著1部,参与编写学术著作2部。

 罗发亮 理学博士,宁夏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专业博士后,台湾中山大学光电材料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功能高分子、医用高分子材料、二氧化碳在高分子合成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部重点研发计划4项,省部自然基金4项,企业委托项目4项,参与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学技术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

 刘为振 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凝聚态物理专业博士,博士生导师,“仿吾青苗人才”计划入选者。主要从事光电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相关研究工作。在高质量ZnO纳米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制备,光、电物性调控,ZnO基光发射器件、2D层状半导体材料合成与物性研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有特色的研究工作;相关结果以第1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于 Small、Nanoscale Horizons、Laser Photonics Rev.、Adv. Optical Mater.、Appl. Phys. Lett.、Opt. Express、Nanoscale、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J. Mater. Chem. C 等国际知名SCI检索期刊,SCI引用300余次;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项。

 金崇君 博士,中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no Letters,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Nanoscale,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IEEE Journal of Quantum Electronics, Physical review B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70余篇论文,被SCI论文他引1000余次。获授权专利8项。研究领域:1. 表面等离子体微纳结构在生物医学、环境探测器上应用;2. 光电集成器件原理和应用研究;3. 光子晶体和表面等离子体在半导体发光器件(LED)上的应用;4. 光子纳微结构的制备工艺探索。

 康逢文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聘研究员(正高级),校双百工程人才计划入选者。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出版商Wiley旗下材料期刊《Responsive Materials》杂志编委、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团标评审专家等,迄今共发表论文、专章和专利90余篇,其中以一作/通讯作者在Adv. Funct. Mater., Laser Photonics Rev., Chem. Mater.等期刊发表40多篇。论文总被引用3600多次,H因子35,引用超百次研究论文11篇(单篇最高引用286次),入选不同年度汤森路透ESI高被引和热点第一/通讯作者论文8篇。研究领域:光电信息材料与应用。

 唐新桂 广东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湘潭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广东工业大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与“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科研方向: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物理、半导体薄膜技术、多铁性薄膜与器件。先后获得了中国科学院王宽诚博士后工作奖励基金、  “十五”计划“863 ”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 作为研究骨干参加完成了“九五”计划863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重大项目、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及广州市科技攻关项目共10多项。

 杨先光 暨南大学副教授,纳米光子学研究院院长助理。2016年12 月博士提前半年毕业,入选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人才引进计划,全职加入暨南大学纳米光子学研究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2019年10月晋升为副教授,研究方向:低维光电材料及器件应用。长期围绕零维量子点、一维纳米线、二维纳米片开展光发射、光传导、光探测的应用基础研究, 成功研制微纳光源、光波导、光探测器等原型器件。 这些微型化器件具有尺寸小、功耗低等突出优势,为光电集成、光子芯片注入了活力。

 张普玉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浙江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博士学位,2007年,在美国Clemson University高分子专业做博士后研究工作,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承担的教学项目有《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的实践》等三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被SCI收录45篇。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和功能高分子的研究。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龙腊生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闽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现任:中国晶体协会理事,中国化学会晶体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无机化学学报》,《结构化学学报》,《Inorganics》、《Polyoxometalates》和《Cryst. Growth Des.》编委。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2011),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2),福建省优秀教师奖(2020)和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排名第一)(2020)。研究领域:稀土及稀土-过渡金属簇合物设计合成及磁热效应;多铁材料及磁电耦合。

 冯 勋 博士/三级教授,1972年生,河南南阳人。郑州大学、三峡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函评专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河南省高层次人才(C类),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中国化学会会员,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科技人才。长期从事无机化学、普通化学的教学及材料化学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基金项目2项,参加国家科技部专项研究项目、解放军装备部预演项目多项,完成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5项。出版无机化学专著4部。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件。

 卢宝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柔性电子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柔性电子江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江西省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江西省科协委员、江西省青联委员、民革江西省委会委员、南昌市政协常委等。主要从事功能高分子新材料开发、加工集成技术及应用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Materials以及Nature Reviews Material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国际期刊发表SCI论文180余篇,ESI热点论文5篇、高被引论文10篇;入选科技部“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连续四年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

 陈兆慧 新疆大学化工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1年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所获得博士学位,2013年于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博士后出站。目前主要从事无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研究,包括非线性光学材料、压电材料、铁电材料的合成、结构和性能的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自治区自然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

更多嘉宾陆续邀请更新中。。。

主办及参与单位

主办方:NFMS2025大会组委会、中科化研新材料科技发展中心、中科化研电子材料与器件科创平台、中国材料科学学术网

媒体支持单位:生物质炭材料、柔性新材料、生物传感器、生物炭材料、未来传感技术、先进陶瓷复合材料、有机电催化、功能磁性材料、热质纳能、荧光超分子科学、荧光传感、微纳智能传感器、分析与传感、材料设计、半导体行业芯声、半导体行业前沿、纳米材料催化、高分子阻燃材料、复合材料计算力学、金属材料学、纳米结构材料等

参会费用

7月20日前汇款:1800元/人,学生:1300元/人;7月21日以后及现场缴费:2000元/人,学生:1500元/人,费用包含会议筹办、参会、资料、会议期间用餐等。

 

报告征集:为促进学术交流,推动产学研之间的深度融合与协作,分享最新研究成果、充分发挥行业协同创新优势,加强科研团队间的交流,大会现公开征集学术交流报告,诚挚的邀请各位自荐或者推荐嘉宾参会交流。参与报告者需提交个人简介、报告题目、报告摘要发送至组委会指定邮箱huiwuzu0428@163.com,报告时长是20分钟,需要制作准备PPT,参与报告可获得大会报告证书。

研究生论坛:请在校相关学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代表,在提交参会信息时选择是否参加研究生论坛,大会将安排研究生代表进行口头报告,每人8分钟报告+2分钟讨论。

墙报展示:会务组将为参会人员免费提供墙报的板面展示,注册时请注明是否参加墙报展示,墙报制作标准(高120厘米,宽90 厘米,版面上下页边距为25 毫米,适宜粘贴的材质),自行印刷后携带至会场,根据会议安排布展和撤展。

参展及会议赞助:大会诚邀知名企事业单位赞助协办会议,会议预留场地用于集中展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成果,推广优秀产品及解决方案和成功经验,具体参展事宜请与会务组联系。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高老师

电  话:15376602038(微信同号)

座  机:0535-2122191

邮  箱:ctc@foodmate.net

Q  Q :3416988473 


行业标签: 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及发展趋势交流研讨会

职能标签: 科研人员 专家学者

知识点: 器件 光电功能材料 生物 加工技术 加工 力学 开发 金属 材料 金属材料 传感器 生物质 生物炭 新材料 传感技术 纳米材料 光电材料 材料技术 金属材料学 技术开发 结构 电子材料 电池 复合材料 光电显示 阻燃材料 高分子 催化 生物传感器 半导体 功能材料 测试技术 功能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 计算力学 技术

地区: 乌鲁木齐市 新疆 中国

声明:

①食品伙伴网将行业会议培训信息展示于本平台,仅供您搜索。由于会议/培训的不确定性,有关报名等详细情况请自行联系组织方或主办方进行核实。
②会议与培训等相关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完全归其培训机构或主办方所有。

联系我们

电话:0535-2122191

邮箱:ctc@foodmate.net

手机:15376602038(微信同步)

QQ:3416988473

扫一扫,关注我们


会培中心 | 行业会议 | 行业培训 | 会员中心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免责声明 | 服务内容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返回顶部小火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