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拟邀报告嘉宾、专家委员:
翟丙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土壤和产地环境污染管控与修复岗位科学家、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肥料工艺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调控、旱地作物水肥管理、施肥与环境、新型肥料研制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丁延芹 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微生物学系主任;农业农村部肥料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农业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生物与有机肥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针对农田土壤障碍因子,开展菌种资源挖掘、机理解析和应用研究。
姜存仓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微肥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养分循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理事;是湖北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标准评审、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等专家。
刘永贤 广西富硒农业研究中心主任、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全国土壤质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西植物营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富硒功能产品研发、新型肥料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范洪黎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农业行业标准制定项目、科研院所研究专项资金等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机理研究;污染农田治理与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测试技术与标准制定。
李振轮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土壤学会土壤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肥料工艺与设备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编委,研究领域:环境功能微生物作用机理与应用、土壤肥力与生态。
张博翔 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校杰青获得者,省高层次人才-C类,主持省重点项目1项,福建晋安区科特派员。致力于天然和改性地质材料的纳米矿物对水环境污染物吸附及移除应用基础研究。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已发表40余篇SCI学术论文,授权专利3项。
张珍明 贵州大学,三级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国际科学、健康和工程青年科学家,贵州省百层次人才、贵州省省管专家、贵州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贵州省林业“百千万人才”生态与环境首席专家,从事脆弱生态环境物质循环与土壤修复方面的研究。
陈少华 华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群体微生物研究中心教授/博导,长期从事农业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及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多项。累计发表SCI论文140多篇。
袁国栋 肇庆学院特聘教授,创建了广东省城郊生态环境与低碳农业重点实验室,主要从事土地资源利用、土壤污染管控、碳中和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人才培养。
侯立刚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东北内陆盐碱地)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方水稻高产栽培岗位科学家,农业部种植业指导专家组专家,中国作物学会水稻栽培学组副组长。
贾良良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环境研究所植物营养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创新团队”岗位专家。研究方向包括小麦玉米高效施肥技术、土壤养分循环与培肥、中低产田耕地质量提升、遥感与精确施肥技术等。
胡红青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环保局城市土壤污染调查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评审专家,研究方向:土壤化学与矿物学、植物营养、土壤肥力、土壤环境修复。
李光杰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养分循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植物营养分子生理专委会委员。
白 伟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等项目20余项。作为主要参加人取得获奖科技成果17项。获国家专利12件项,参与制定辽宁省地方标准14项。发表主笔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 16篇;
徐培智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资源环境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土壤学会理事,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专家组成员。主要从事土壤改良、土壤培肥、肥料学、农业生态与环境保护、农业废弃物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研究。
曾曙才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中国土壤学会十四届森林土壤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土壤学会第九、十、十一届理事会理事,研究方向:林地土壤肥力管理、污泥林地利用、人工林培育。
代惠萍 陕西理工大学三级教授,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委员副主任,陕西省植物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植物对镉/硒等元素超量富集的分子机理/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强化措施等研究方面已积累了相当的工作基础与技术经验。
罗 煜 浙江大学的环境资源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养分循环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学会资源与环境委员会委员、中国生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委员,研究方向:土壤有机质,根系微生物互作,固碳增效。
廖汉鹏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福建省高层次人才。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福建省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创新联盟专家,主要从事生物污染防控与土壤健康、固废资源化处理等研究。
郑学博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土壤健康管理课题组负责人。副研究员,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山东省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土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围绕土壤健康评价、土壤碳氮循环调控、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型有机肥料研制和生物炭农业及环境应用等研究。
蔡冬清 东华大学土壤修复与固废资源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广东省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农业微生物先进技术工程实验室理事会理事、丰原集团-东华大学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主任、从事固废资源化及土壤修复研究。
高玉山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半干旱地区沙碱农田土壤改良、水肥高效利用与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更多嘉宾陆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