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

     登录

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


会议时间: 2014-04-15 至 2014-04-18结束
会议地点:北京                 北京友谊宾馆
主办单位:    

报名
会议介绍

在“食品安全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善其身”的背景下,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在原卫生部、工信部等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自2010年开始已连续四年在京召开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四年的努力与积累,论坛已成为业界的品牌会议,受到国内外食品界同仁的关注与依赖。

 
  四年来,论坛以服务功能和解决问题的导向设计,从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风险管理出发,通过对全产业链风险交流的深入探讨,创造从本质上解决消费者与食品生产者和监管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舆论基础,并归纳总结出目前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五大挑战及应对措施,以及提出“加大对食品安全的公众科普,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建议,凸显了论坛“高端、科学、前瞻”的三大特征。在此过程中,科技界已达成共识——必须以科学精神维护食品安全的国家形象,在解决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中承担重要责任,继续推进中国食品安全稳中向好的整体形势。
 
  2014年,在生机盎然的四月,迎接我们的不仅仅是新的希望,还有每年一度的国际食品安全大会。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已确定于4月15-18日在京召开,来自全球的食品安全精英将再次汇聚一堂,聚焦食品行业的关键领域,继续打造中国食品安全的高端智库。
会议日程

 

一、两大培训班日程:
1、食品微生物过程控制培训班— 采样方案与检验

 

 

 

2014年4月15日,星期二
时间
内容
08:30 – 09:00
培训班报到
09:00 – 09:10
开幕致辞
刘秀梅,ICMSF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研究员
09:10 – 09:45
培训班介绍
Martin Cole,ICMSF 主席,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动物食品与健康科学部主任
09:45 – 10:45
微生物标准应用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Leon Gorris,ICMSF 委员,联合利华东北亚食品法规事务总监
10:45 - 11:15
中国微生物标准的应用和发展
刘秀梅,ICMSF 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CFSA研究员
11:15 – 12:30
互动讨论:关于世界各国的微生物限量、标准、法规、规范等
Marcel Zwietering,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授
Martin Cole,ICMSF 主席,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动物食品与健康科学部主任
12:30 – 13:30
午餐
13:30 – 14:30
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微生物采样与检测
Marcel Zwietering,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授
14:30 – 15:15
建立用于食品加工过程和终产品的检测方法的基本途径
Leon Gorris,ICMSF 委员,联合利华东北亚食品法规事务总监
15:15 – 16:00
案例1 – 用于禽肉制品的检测
Leon Gorris,ICMSF 委员,联合利华东北亚食品法规事务总监
16:00 – 16:45
案例 2 – 用于乳制品的检测
Martin Cole,ICMSF 主席,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动物食品与健康科学部主任
16:45 – 17:30
达到检测的客观要求,以确保产品安全
Graham Richardson,澳大利亚
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时间
内容
09:00 – 10:30
微生物标准中相关抽样方案基本情况的练习
Marcel Zwietering,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授
10:30 – 11:30
ICMSF采样工具的应用与详解
Martin Cole,ICMSF 主席,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动物食品与健康科学部主任
11:30 – 12:30
抽样方案执行的练习
Marcel Zwietering,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授
Leon Gorris,ICMSF 委员,联合利华东北亚食品法规事务总监
刘秀梅,ICMSF 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CFSA研究员
12:30 – 13:30
午餐
13:30 – 14:15
中国食品安全与指示菌的检测方法
刘秀梅,ICMSF 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CFSA研究员
14:15 – 15:00
克罗诺杆菌和健康的统计学关系
Marcel Zwietering,荷兰瓦赫宁根大学食品微生物学教授
15:00 – 15:45
确保乳制品安全的指示菌
Leon Gorris,ICMSF 委员,联合利华东北亚食品法规事务总监
15:45 – 16:30
实践中的卫生监测
Suchart Chaven
16:30 – 17:15
小组讨论:涉及保障食品安全的指示菌的检测
主持人:
Martin Cole,ICMSF 主席,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动物食品与健康科学部主任
Jeremy Hill,澳大利亚
17:15 – 17:30
培训班闭幕
刘秀梅,ICMSF 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CFSA研究员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班——日程

 

 

 

 

2014年4月15日,星期二
时间
内容
08:30 – 13:30
培训班报到
14:00-17:00
主持人:
王竹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
樊永祥,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部副主任
14:00 – 14:3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及标准清理工作介绍
王竹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
14:30 – 15:30
GB 13432-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通则》内容解读及征集问题解答
韩军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
15:30 – 15:45
休息
15:45– 16:15
GB 29922-2013《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通则》内容解读
邓陶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研究员
16:00– 17:00
GB 14880-201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内容解读及征集问题解答
评估中心专家
2014年4月16日,星期三
时间
内容
09:00 – 12:15
主持人:
王竹天,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助理
樊永祥,中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部副主任
GB 29924-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内容解读及征集问题解答
张俭波,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
10:00 – 11:00
GB 1488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内容解读及征集问题解答
刘奂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一部
11:00 – 11:15
休息
GB 29921-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内容解读及征集问题解答
郭云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部副主任
12:15 – 13:30
午餐
13:30 – 17:30
与《食品微生物过程控制培训班》合并


二、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会议日程

 

 

 

 

4月17日,星期四
9:00-9:45
开幕式
主持人:贾志忍,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
Judith Meeth,国际食品科技联盟秘书长
9:45-10:00
茶歇
10:00-12:30
大会报告-1:食品安全分析与思考
主持人:待定
Geoffrey Campbell-Platt,IUFoST前主席,英国雷丁大学教授
10:00-10:30
从全球视角来看食品安全的未来
任筑山,美国农业部前副部长,IUFoST国际食品安全委员会共同主席
10:30-11:00
基于食品安全风险的食品安全管理
刘金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
11:00-11:30
食品安全文化—超越食品安全管理
Frank Yiannis,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
11:30-12:00
强化食品安全科学基础,助力食品工业健康转型
孙宝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副校长
12:00-12:30
七星奖启动仪式
12:30-14:00
午餐
分专题
专题-1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
论坛-2
乳制品产业链安全与可追溯体系建设
专题-3
专题-4
食品掺假鉴别与管理
14:30-16:30
大会媒体沟通会
主持人:陈君石,任筑山
4月18日,星期五
9:00-12:00
分专题
专题-5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论坛-6
果蔬制品的营养与安全
专题-7
标准化和工业化:餐饮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专题-8
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在中国的落地,经验与挑战
14:00-17:00
大会报告-2:食品安全管理与实践
主持人:待定
        Geoffrey Campbell-Platt,IUFoST前主席,英国雷丁大学教授
工业、监管和非政府组织共同努力保护消费者健康
Patrick Wall,IUFoST国际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共同主席,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教授
14:30-15:00
食品安全舆情与风险交流
陈君石,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
15:00-15:30
从《全球食品安全指数报告》看中国的食品安全水平
Lucy Hurst,经济学人智库美洲地区客户研究副总经理
15:30-15:50
茶歇
15:50-16:20
环境与食品安全
江桂斌,中国科学院院士
16:20-16:50
Peter Ben Embarak,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与营养部门技术主任
16:50-17:00
大会总结


三、专题研讨日程见:   专题研讨日程(4.1).doc

四:大会报告及嘉宾:   大会报告及嘉宾.doc

 

 

 

 

 

 

会议嘉宾



 

主办及参与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国科协
国际工业发展联合会(ICD)
国际毒理学会(IST)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世界卫生组织(WHO)
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
国际生命科学会中国部(ILSI-CFO)
会议资料

谁来参加?

 
  我们欢迎任何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食品全产业链的相关人士来参与此次大会。会议的日程涵盖了政府、工业和学术等多方观点的融合,一流的发言人,完善的会议议程,使得此次会议与众不同。如果您的工作属于以下相关领域,那么您的参与将会给您带来巨大收获:
 
  ※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家  ※ 食品安全风险经理  ※ 食品安全检测与诊断  ※ 食品安全工程  ※ 食品安全咨询与服务 ※ 政府食品安全管理  ※ 食品制造商  ※ 食品技术专家※ 食品微生物专家  ※ 食品化学专家  ※ 食品物流和分销  ※ 食品贸易  ※ 食品质量控制  ※ 食品标准与法规  ※ HACCP和GMP  ※ 市场研究  ※ 公共健康  ※ 其它

   往届参会代表:   往届论坛参会代表.doc

  大会热点话题
 
  1 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 2  标准化和工业化:餐饮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3 乳制品产业链安全与可追溯体系建设 4  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政府科学监管 5 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过程控制 6  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与第三方认证 7 食品掺假鉴别与管理  8  传统食品工业化与食品安全 9 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实践 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合
11 食品安全与风险交流 1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13 果蔬制品营养与安全
 
  2014年培训班关注的两大焦点——食品安全微生物控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热点
 
  从全球范围来看,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依然是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应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尽管中国在食品微生物领域内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由此造成媒体和消费者对于我国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的感触不深,报道和关注力度不足。鉴于此,2014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将继续联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权威机构于大会前夕共同举办培训班,以食品安全微生物控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热点为两大核心,形成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队伍整体专业修养提升的有效支撑。

  申请资格
 
  具备食品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
  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
 
  费用
 
  1000元(4月1日前收到费用)/1200元(4月1日后收到费用),包含相关材料。
 
  注意事项:
 
  1、培训班学员名额有限(最多100名),额满为止,请您尽快报名。
  2、培训班需要一定数量的志愿者,协助教师进行翻译工作,如有意愿请您联系大会组委会。

  食品微生物过程控制培训班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培训日程:     食品微生物过程控制培训班(确认).docx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班
 
  主办单位: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CFSA)、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培训日程: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班——日程(3-26).docx


  展览展示
 
  会议同期将举办 "食品安全设备与技术展",展示范围涵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实验室检测分析设备、食品包装检测设备、化学物及其它污染物检测设备、以及食品安全技术服务等众多领域。详情请咨询学会秘书处。 

  目前,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推进中,大会主题内容已确认,框架呼之欲出,彰显四大特色。
 
  政府、学术界、工业界、媒体实现有效配合与互补
 
  前四届国际食品安全论坛的会议成果,对中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本届大会将一如既往地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本届会议从组织筹备的角度上广泛吸纳各方智慧,凝聚各方优势。将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需求、学术界在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支撑和公众科普的优势、工业界对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的全程监管、媒体对形成社会关注,传播食品安全知识的不断探索紧密集合起来,通过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的高端平台以形成有效配合与互补,为构建中国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帮助。
 
  目前,会议已受到杜邦营养与健康、艺康、百胜餐饮、李锦记、3M、康师傅、汇源、欣和、通用磨坊、嘉吉、濠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会议同期仍将针对当前的食品安全热点举办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通过科技界的有效解读,使媒体将科学的声音,准确无误地传递给消费者,真正实现社会共治。
 
  国际化的专家阵容铸就中国食品安全的智库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从第三方的视角,公正、客观、真实地审视中国食品安全工作的进展和不足,强调应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食品安全工作,强调从国际国内两种视角来审视中国的食品安全管理。本次会议邀请了来自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食品安全局、美国FDA、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50余位具有丰富实践操作经验的国际人士以及国内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保证了会议讨论主题讲得透、说得清,有效地体现了会议主题设置的需求,并由此形成了中国食品安全工作的"智库",提升了会议的价值。
 
  14个热点话题回应食品安全的当务之急
 
  在延续往届会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工作的重点和行业面临的难点,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将关注点聚焦在业界14个全球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话题上。包括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标准化和工业化:餐饮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乳制品产业链安全与可追溯体系建设、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政府科学监管、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过程控制、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与第三方认证、食品掺假鉴别与管理、传统食品工业化与食品安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实践、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合、食品安全与风险交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果蔬制品营养与安全等。
 
  权威培训培育与国际水平相对接的专业人才

  从全球范围来看,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依然是食品安全头号杀手,食源性疾病应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点;尽管中国在食品微生物领域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明显差距,由此造成媒体和消费者对于我国食品受食源性致病菌污染严重的感触不深,报道和关注力度不足。鉴于此,2014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将继续联合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权威机构于大会前夕共同举办培训班,以食品安全微生物控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热点为两大核心,并首次针对"指示菌"进行相关培训,秉承以往专注技术的思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亲自授课,同时结合国际案例和新进展进行实践指导。形成对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队伍整体专业修养提升的有效支撑。
 
  此外,大会期间,主办方还将同期举办"食品安全设备与技术展"。展示范围涵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实验室检测分析设备、食品包装检测设备、化学物及其它污染物检测设备以及食品安全技术服务等众多领域。我们期待,本次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的召开,来自全球的食品安全精英将再次聚焦食品行业的关键领域,继续打造中国食品安全的高端智库。

  凝聚国际视野  保障食品安全--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热点抢"鲜"看
 
  以"改革、梦想、担当"为三步曲的2014年全国"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恰逢以终结食品安全"九龙治水"之弊端为宗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成立一周年,在过去的一年中,总局在新一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食品安全频频施以"重典",尽管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使食品安全的整体形势保持稳中趋好的良好态势,但长期困扰中国食品安全的因素难以在短期内消失,"食品安全"固然再次成为全国两会的热点语汇之一。
  守护"舌尖安全"不仅是中国政府的责任,更是中国食品界的使命。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作为科技社团,一直以其第三方的独特属性在食品安全领域,为国分忧,承担重任。2014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再次携手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于4月15-18日在北京联合主办以"强化食品安全科学基础,实现社会共治"为主题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
  据了解,目前本届大会的筹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大会日程呼之欲出,在以"高端、科学、前瞻"为特征的前四届会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于2014年的大会我们充满更多的期待。
 
  30余位国际权威专家扩宽会议的国际视野
 
  国际食品安全大会自2010年正式成立以来,其国际化高端智库的优势就初见端倪,4年来,随着论坛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全球食品安全领域专家以及各大食品企业的科技人员已将大会作为其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建设、食品安全与风险交流以及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互动平台。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同样吸引了一大批国际食品安全领域的知名专家积极参与。
  欧洲食品安全局前主席、爱尔兰度柏林大学教授Patrick Wall教授将就工业、监管和非政府组织如何共同努力保护消费者健康发表重要报告,国际食品科技联盟食品安全委员会共同主席、美国农业部原副部长任筑山博士也将根据其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及体会从全球视角来看我国食品安全的未来,与此同时,来自美国农业部食品与农业国家研究所食品安全流行病学国家项目负责人、国际食品保护协会(IAFP)前主席Isabel Walls教授以及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Frank Yinnas、恒天然集团首席技术官、IDF主席及董事长Jeremy Hill等分别就国外食品安全文化、食品安全发展趋势以及食品企业如何更加有效保证食品安全展开研讨。近年来,论坛所取得的成果及其成功模式逐渐惠及全球,此次参加大会的还有迪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监管高级官员Bobby Krishna Thulasi教授,其也是迪拜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组织者,他将通过大会将国际食品安全论坛的迪拜模式传播出去。同时,会议还邀请了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前主席、英国瑞丁大学食品技术专业名誉教授Geoffrey Campbell-Platt博士以及国际食品科技联盟学术委员会主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Mary Schmidl教授等。以及, 庞大的国际食品安全领域权威专家团队,将通过此次大会传递出食品安全的权威观点,为我国政府、企业以及科技界如何有效开展食品安全工作、保证我国食品安全整体趋势稳中向好提供借鉴。
  值得一提的是,媒体如何与消费者开展有效的风险交流将成为今年大会的亮点之一,来自经济学人智库、全球食品安全指数(GFSI)项目主要负责人Lucy Hurst以及英国科学媒体中心Edward Sykes将就媒体如何通过科学报道加强与消费者的风险沟通与交流等方面介绍经验。在会议期间,大会主办方将为国内外媒体提供专访及群访机会,通过媒体与国外专家的面对面交流,让广大媒体朋友深刻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在食品安全工作方面长期以来的积极努力,为公众传递出科学的声音。
 
  八大专题直面我国食品安全热点、难点
 
  大会将秉承以往模式,针对我国近期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开展专题研讨,邀请各领域专家介绍经验并参与交流与讨论。现将部分专题内容与读者分享。
 
  1、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关注全产业链的安全控制
 
  在国际食品安全专家眼里,由微生物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才是全球食品安全面临的主要挑战,其危害远远超过违法滥用添加剂、农药残留等食品化学性污染。在我国,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早已屡见不鲜,一旦发生,对公众的健康危害是明确而广泛的。而且,2011年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显示,罹患食源性疾病的概率已达到15.4%。但目前我国对致病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尚重视不足。
  为此,本届大会特别设置"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专题,邀请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刘秀梅研究员、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主席Martin Cole等国内外该领域的一流专家,从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情况着手,共同探讨控制微生物危害的关键环节、微生物检测的标准与方法、食品企业如何有效控制微生物管理、致病菌检测技术等重点话题。迎战全球食品安全的大挑战,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标准化和现代化--中国餐饮行业发展的路径与门坎
 
  餐饮行业未来发展将逐渐向标准化与工业化方向转变,在此次大会设立的"标准化和工业化:餐饮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专题,大会主办方将针对中国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状况及未来趋势、餐饮业发展回顾与未来展望、国外餐饮业的食品安全标准化管理以及我国餐饮业供应链食品安全管理、调味品在餐饮业现代化和产品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等话题开展积极讨论。
 
  3、乳制品产业链的安全与可追溯体系建设--中国乳品工业必须跨越的门坎
 
  2013年,中国乳业经历了跌宕起伏的一年,香港"奶粉限购"、合生元等6家乳粉企业被开出史上大罚单,新西兰恒天然爆"肉毒杆菌事件"以及国内出现"奶荒"局面等等,曾一度使得消费者对于中国乳业的信心跌落谷底。为此,国家相关部委从去年5月开始加大对我国乳业的政策支持,从工信部的"双提方案"到国务院对于进一步加强婴幼儿奶粉质量安全的一系列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国家食药总局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的发布等等,一系列政策保证我国乳业的健康发展,也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信心,此次大会将专门设立"乳制品产业链安全与可追溯体系建设"专题,针对乳及乳制品新颁布的相关法规政策进行解读、介绍我国及欧美地区乳品行业发展及乳制品安全控制情况、透过新西兰恒天然奶粉事件看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以及如何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安全等话题展开研讨,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同与会代表进行现场交流与沟通,解答相关问题。
 
  4、传统食品工业化与食品安全--在发掘与传承中关注食品安全
 
  对于具有东方饮食文化特色的传统食品工业化发展和产品创新而言,在本次大会的专题会上,依旧将成为众多国内外食品企业和食品专家关注的热点话题。不论是洋快餐连锁企业的本土化创新,还是国内食品企业的传承与发展,都将以食品安全作为首要前提,而创新则成为了市场竞争中的灵魂。
  在本届大会的"传统食品的创新与安全"专题上,正是将关注聚焦于创新与安全两方面,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食品工业的传承。该专题将邀请国内外的专家和业界代表,就传统食品的创新、标准、风险评估和研发理念做深入沟通,从而为与会代表揭示一个传统食品发展的全新视角。
 
  5、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过程控制: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
 
  如今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使得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难度增加,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监测的需要,所以现代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得到了快速广泛的应用和认可。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提高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增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为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保障、降低现代食品安全监管成本。
  为满足行业的需求,本届会议设置"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过程控制"专题。会上,关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进展和方向、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剂的快速检测技术、农残药残的快速检测、重金属的快速检测、致病菌的快速检测、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塑化剂的快速检测以及创新仪器的分析技术等热点话题,主办方已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6、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倾听国际权威专家的观点
 
  毋庸置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从各大门户网站、网络媒体、自媒体以及纸媒中随处可见有关转基因食品的报道以及评论,媒体以及消费者对于转基因食品褒贬不一。知名人士对于转基因食品的激烈争论时常见诸报端,在一定程度上将转基因食品推向"风口浪尖"。转基因食品到底是否存在安全问题?消费者该如何正确认识转基因食品?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法规指引转基因食品的未来发展方向?媒体人又该如何科学认识转基因食品,将科学正确的声音传播给公众?针对这些问题,大会主办方将邀请专家尤其是欧美地区发达国家的相关专家,在此次大会设立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专题上对以上问题进行一一解读。
 
  7、食品掺假鉴别与管理--破解中国食品安全的"顽症"
 
  近年来,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掺杂掺假等行为屡见报端,成为令人痛心疾首的问题之一。事实上,回溯世界历史可知,食品掺假问题并非当今中国所独有,美国也同样经历了一个由"乱"而"治"的漫长过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食品掺假曾是美国社会的一大"公害"。也正因如此,美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纯净食品运动,合力促成了1906 年《联邦食品与药品法》的颁布。
  目前在中国,食品掺假同样已从为普通的将水兑入酒和牛奶中,胡椒中混有木炭粉等"物理掺假",已发展到依托高新技术和手段的"化学掺假",尤其是对各种非法添加剂的滥用。使原本就已经错综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借鉴美国对食品掺假有效治理的成功经验,本届大会特邀请来自美国药典委员会(USP)的权威专家、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的吴永宁研究员等国内外在此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知名专家,召开以"食品掺假鉴别与管理"为主题的专题会议。同来自科技界与工业界的代表分享食品化学法典应对非法添加的策略、新发明和新材料引发的潜在食品掺假、食品掺假的预防机制、鉴别技术等科学问题。
 
  8、果蔬制品的营养与安全--对健康产品的科学评价
 
  由于消费者对健康和营养意识的增强,从全球来看,果蔬制品的消费量都在持续增长,尽管北美和欧盟是果蔬制品的主要消费市场,但增幅大的消费市场仍在亚太地区。尤其是在我国,水果和蔬菜的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形成了得天独厚的果蔬原料优势,加之成本低和收益大,使我国发展果蔬制品具有巨大的吸引力。
  但由于我国果蔬制品加工业起步较晚,在生产技术、加工设备、安全控制等方面与国际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加工能力小、技术落后,容易造成大量果蔬原料腐烂及经济损失,影响着果蔬汁饮料制造业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业界也产生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完善的产品安全控制手段以控制各种潜在的危害,成为果蔬汁饮料生产管理中越来越重要的内容。
  本届大会设置了"果蔬制品的营养与安全"专题会议,邀请国内外同行优秀专家针对国内外果蔬制品的加工技术与装备的新进展、如何提高果蔬制品的营养附加值、果蔬制品品质评价与鉴伪、果蔬制品的安全控制、加强果蔬制品产业的科技支撑、果蔬制品生产中的潜在安全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
 
  对应业界需要,针对"微生物管理"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举办权威培训
 
  1、食品微生物过程控制培训班:让我们的检测方法与全球同步
 
  食品企业如何科学运用食品微生物控制技术减少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经营过程中的微生物危害,以先进的微生物检验技术预防微生物污染,已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为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在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国际食品科技联盟、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等单位的支持下,于本届大会前夕4月15-16日举办"食品微生物过程控制培训班",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亲自授课。结合"世界各国的微生物限量、标准、法规、规范"等理论内容,对"食品安全管理中的微生物采样与检测、建立用于食品加工过程和终产品的检测方法的基本途径"等重要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禽肉制品检测和乳制品检测"的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微生物采样工具的选择和应用,现场操作微生物标准中相关抽样方案基本情况和抽样方案执行的练习,并首次对"中国食品安全与指示菌的检测方法、确保乳制品安全的指示菌、涉及保障食品安全的指示菌的检测" 等"指示菌"热点进行权威解读。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班:企业必须倾听的良言
 
  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而言,目前已经成为食品安全管理的焦点,也是食品企业保证食品质量的生命线。如何科学地认识食品安全标准,如何让业界了解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标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一直是产业界十分关注的话题。
  为此,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将于4月15-16日举办"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培训班",来自标准制、修订一线的工作人员将会从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立项、修订、当前的标准清理以及具体的重要标准内容解读等与参加培训班的代表进行全方位的沟通。
  在此基础上,特别针对,"GB 29924-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GB 2762-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992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2014-7-1实施)、GB 14881-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2014-6-1实施)、GB 13432-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2015-7-1实施)"等五项关注度比较高的标准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现场答疑。
  同时,本届大会期间,主办方还将同期举办"食品安全设备与技术展"。展示范围涵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实验室检测分析设备、食品包装检测设备、化学物及其它污染物检测设备以及食品安全技术服务等众多领域。
  2014年4月15-18日,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到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期待更多的精彩。。。。。。
现场掠影

 

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于4月15-18日在京召开,来自全球的食品安全精英将再次汇聚一堂,聚焦食品行业的关键领域,继续打造中国食品安全的高端智库。
    

     

     

     

    

    

 

往期回顾

  回顾论坛四年成长历程,精彩纷呈:

  2010年--风险管理:概念与实践

  在2010年4月北京召开的首届国际食品安全论坛上,业界专家达成共识:要破解世界食品安全的难题,必须依赖于科学的思维、理念及食品安全科学技术的水平提升,需要全球科技界相互间的沟通与互补。

  论坛以中国的食品安全--加大风险监测评估和标准制定水平、、全产业链安全--全球业者的使命、、风险管理--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标准--食物链中的重要保证、、传统食品工业化--探寻东方食品安全解决之道等五大焦点展开交流与讨论,准确地对应和剖析了中国《食品安全法》实施近一年来的主要矛盾和解决之道,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会议凸显其严谨、高端、前瞻、客观的学术界立场及"全球食品安全第三方视角",以其不可替代的"国际食品安全智库功能",形成对我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补充。

  2011年--风险交流和全产业链管理

  2011年是中国《食品安全法》公布实施的第二年,而与此相比美国的《食品和药品法》已公布实施了105年,差异和责任使我们必须加快脚步,以更宽的视角,更系统的研究,集聚各方力量和智慧,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巨大挑战。以"风险交流和全产业链管理"为主题的2011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是以全球化的视角,探讨建立中国食品安全产业链及强化风险交流的又一次重要实践。

  从风险交流与风险预防到确保全产业链安全,从在对比中认识差距,相互借鉴到关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科学要素--标准与技术,此次论坛形成了有效应对我国食品安全五大挑战的科学方法。

  2012年--"全球经验分享,保障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

  2012年的中国,从"瘦肉精"事件到"地沟油"黑色产业链的曝光,从塑化剂风波到"染色馒头",中国的食品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消费者的信任度日益降低。在全球,从德国"二恶英毒饲料污染"到美国单增李斯特菌事件,直到印度毒酒中毒事件。事实表明,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以此为背景,主题为"全球经验分享,保障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的"2012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北京召开。

  "全球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并且这一挑战变得愈发严峻,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与会专家同时指出,此次论坛为在全球背景下分析和思考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及交流平台,使得大家能够较为深刻、全面地探讨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和在全球范围内的破解之道。

  2013年--"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

  2013年,恰逢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调整,因此本年度的国际食品安全备受业界关注。海内外500余名来自食品卫生、科技、企业界及相关管理部门的代表参会并围绕着论坛"食品安全风险控制和标准建设"主题进行了交流与沟通。

  会议形成了几个主要的观点:1、尽管食品安全的监管机构调整逐步到位,但影响食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仍未消除;2、期待监管机构的调整在渐进中日趋完善;3、原料控制及过程监管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两大主要矛盾;4、中国食品安全的弱项是风险交流,食品安全的公众科普应体现公益特征,应加大国家投入;5、处理食品安全危机的核心是建立信任,在食品安全危机的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措施;、6、每一个国家都需要事先建立针对食品安全危机处理的机制和流程;7、没有食品科学的进步和食品加工技术的提升就不可能提供安全、充足的食物;8、食品安全中的培训至关重要,不仅是针对从业人员,同时包括政府官员、媒体与农民。

  展望今年

  记者了解到,本次即将召开的"2014年国际食品安全大会"上,与会嘉宾们将围绕食品安全与微生物控制、标准化和工业化:餐饮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乳制品产业链安全与可追溯体系建设、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与政府科学监管、现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保障过程控制、进出口食品安全管理与第三方认证、食品掺假鉴别与管理、传统食品工业化与食品安全、食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实践、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清理整合、食品安全与风险交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果蔬制品营养与安全等12个全球关注的食品安全热点话题进行研讨。

  我们期待,本次国际食品安全大会的召开,来自全球的食品安全精英将再次聚焦食品行业的关键领域,继续打造中国食品安全的高端智库。
 

   

  

 

  

 

 

参会费用

   所有参会代表请通过会议网站完成在线注册,注册网页将于2013年4月12日关闭。本次大会采用网络注册,请您点击这里进行注册。

  具体的注册费用如下:

 

 

      类别
4月1日前
4月1日后
   A.普通代表
1400元
1600元
   B.学会高级会员
1200元
1400元
   C.培训班
1000元
1200元

 

 

  注:会议注册费包括会议资料、午餐(两天),培训班费用包括培训班资料、午餐(两天),详见大会网站。

  交  费

  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支付注册费:

  *银行转帐

  账户名称: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开户行: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 (行号:104100000045)

  账号:778350008189

  附言:食品安全论坛某某代表会议费。

  注:

  由于开具发票只能使用汇款人的名称做发票抬头,请务必让报销单位以单位名义通过银行汇款,不要以个人名义通过银行汇款。

  请再将单据传真到: 010-6210 3108

  *邮局汇款

  邮寄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冯茜。

  汇款附言注明:食品安全论坛注册费,某某代表。

  *现场交费

  现金支付

  注:现场交费只能按照2013年4月11日后交费的会议注册费标准执行。

  住宿信息

  友谊宾馆★★★★★

  电话:+86-10-68498888 传真:+86-10-68498866

  地址:中国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100873

  ★请您登陆大会网站www.ifofs.org 进行宾馆预订

  ★截止日期:2014年4月1日

      大会邀请函:   2014年安全大会邀请函.pdf
 

联系方式

   住宿和会议注册

  联 系 人:冯茜
  中国国际科技会议中心
  电  话: +86-10-62174059
  传  真: +86-10-62103108
  邮  箱:fengxi@ciccst.org.cn
  地  址: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东703室 100081
 
  学术议程与赞助信息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秘书处
  联 系 人:陈铮 刘昊宇
  电  话:+86-10-65265375/6
  传  真:+86-10-65264731
  电子邮件:ifofs@cifst.org.cn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北三街6号轻苑大厦三层,100048

   官网http://www.ifofs.org

行业标签: 农业

职能标签: 技术负责人 管理员

知识点: 食品科技 IFS 供应链 食品安全标准 安全管理 食品生产 食品药品 快速检测 解读 贸易 政策 APGC 蜂产品 消费者 食品工业 调味品 现场评审 不符合项 加工 工业化 乳酸菌 脂肪酸 标准化 建设 控制 质谱通量技术 风险 成本 危机 CP 生产许可 生产许可审查 卫生规范 统计 GFSI 脂肪检测 传染病防治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 食品添加剂标识通则 检测方法 案例分析 化学 规范 仪器 卫生 监测 进出口 流通 品质 评估 物流 13432 肠道微生态 餐饮 包装 微生物 检验 生物 非靶向识别 饲料 研发 检测 实验室 质量安全 果蔬 食品安全 食品 功能化 饮料 营养 动物 健康 婴幼儿 配方 法规 安全 标准 技术提升 创新技术 检测技术 微生物检测 微生物检验 食品安全法 标签 肠道 肉制品 乳制品 原料 食品认证 热点 风险筛查 单增 食品加工 HACCP 高精度纳滤膜 监督 GB标准 微生物学 食品添加剂 生物制品 操作 食品微生物学 管理体系 加工技术

地区: 北京 中国

声明:

①食品伙伴网将行业会议培训信息展示于本平台,仅供您搜索。由于会议/培训的不确定性,有关报名等详细情况请自行联系组织方或主办方进行核实。
②会议与培训等相关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完全归其培训机构或主办方所有。

联系我们

电话:0535-2122191

邮箱:ctc@foodmate.net

手机:15376602038(微信同步)

QQ:3416988473

扫一扫,关注我们


会培中心 | 行业会议 | 行业培训 | 会员中心

关于我们 | 媒体合作 | 免责声明 | 服务内容

(c)2008-2099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1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



返回顶部小火箭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